> 文章列表 > 伪造货币罪司法解释

伪造货币罪司法解释

伪造货币罪司法解释

关于伪造货币罪的司法解释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和相关法律文件,以下是主要的司法解释内容:

1. **伪造货币的定义** :

- 仿照真货币的图案、形状、色彩等特征非法制造假币,冒充真币的行为,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条规定的“伪造货币”。

2. **伪造货币罪的刑事责任** :

- 伪造货币的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不满三万元或者币量在二百张(枚)以上不足三千张(枚)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。

- 伪造货币的总面额在三万元以上的,属于“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”。

- 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、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、无期徒刑或者死刑,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

3. **货币的定义** :

- “货币”指的是可在国内市场流通或者兑换的人民币和境外货币。

- 货币面额应以人民币计算,其他币种以案发时国家外汇管理机关公布的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。

4. **一罪与数罪** :

- 如果行为人实施伪造货币犯罪行为后,还实施其他相关行为(如出售或运输伪造的货币),通常依照伪造货币罪从重处罚。

- 如果伪造货币或运输、出售的不是自己伪造的那宗货币,应当分别定罪,再实行并罚。

以上信息基于最新的司法解释和相关法律文件,具体案件可能还需结合案件具体情节和当地法律实践进行判断。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伪造货币罪立案标准的具体规定是什么?

伪造货币罪与诈骗罪有何不同?

伪造货币罪并出售如何界定?